看報紙的體育版時常看到國內的運動選手被批評重量訓練做的不夠
因此肌耐力及肌爆發力不夠
對此我常感到很納悶 籃球選手不是只要把準頭練好就夠了嗎
有必要做重量訓練嗎
而且不是聽說如果重量訓練做過頭了 肌肉反而會變的僵硬不柔軟
至於彈性 那算是老天爺賞飯吃
但為何NBA的球星一個個在比肌肉發達
練劍道也練了快20年
這20年來我經常不斷的思索著如何變強
記得高中時也學田徑隊的同學綁了好一陣子的砂袋
大一那年更在劍道社健身迷上光學長的影響下每週兩天到學校的健身房報到
大概做了快一年的重量訓練
常常做到快虛脫
上正課時都陷入半夢半醒的狀態
現在想來這的確是好事
原本我應該是有機會步上成功之路
但是在道館的某位我很尊重的老師的善意提醒下 我中止了重量訓練
他說練劍道是靠腕力 劍道強的人 手腕跟小手臂都很粗
但如果去做重量訓練 久了以後揮劍的方式就會變成只用上大臂的肌肉
這樣就很容易變成所謂的劈柴劍法
他建議強化的方法就是每天拿著裡面裝著濕海砂的酒瓶上下揮動做手腕強化練習
當時藍色狂想的門口擺了不少空酒瓶
我跟同社的死黨一人幹了一支回宿舍當成寶貝
同社的死黨還特別花錢買門票跑到救國團代管海水浴場去裝海砂
我則是因為有混凝土材料試驗的課 所以直接帶著酒瓶到實驗室去補貨
三年後 手肘總算練的有點像大力水手普派了
也就是說小手臂的斷面積比大上臂還要粗
為此我還頗沾沾自喜
不過 好景不常
當兵時傷了左上臂神經叢
肌肉大概萎縮了1/3
長久以來 在台灣大部分的運動都強調練習 不斷的練習
老師也不會提醒學生要做重量訓練
因此當我們對老師從國一開始連續六年在身上綁了一、二十公斤的砂袋每天上下圓山跑18公里的自我訓練感到佩服不已時
老師卻感嘆的說那個沒有用啦
他認為只要不斷的練習 遲早我們也能到達他的50%(因為他是不世出的天才)
隨著年紀的增長 我開始覺得身體容易痠痛
看過很多的中醫 始終覺得沒有抓到病灶
後來在道館的李老師介紹下
我開始在文心復健做物理治療
因為長期打電腦及其他不當的姿勢影響下 我算是症狀不輕的
頸椎跟腰椎的神經都有壓迫到
後來開始做電療 牽引 肌肉放鬆等療程
兩位物理治療師一再叮嚀除了療程以外
還必須在家做周圍肌肉群強化的運動
否則被拉回原位的脊椎在沒有強健肌肉群保護下會變的太鬆
症狀不但不會減輕 反而會更不適(酸痛)
因此她們教了我不少簡易的自主訓練運動
不過她們也發現我的大背肌似乎有部分很頑固 始終硬梆梆的
起先她們還以為是我回家後沒有做復健運動所致
後來她們又接觸到幾位跟我有相同症狀的患者
這些人也都跟我一樣 都有固定且不算少的運動量
同樣的 這些人的回診率也高於其他沒有運動習慣的患者
因此她們開始研究 後來終於找出病因
我們這一類的患者長期使用某些肌肉群
因此這些肌肉群會特別強健
但相鄰的肌肉群卻因為長期缺乏鍛鍊而相對的弱
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運動都會用到全身的肌肉
像我這種左上半身肌肉明顯比右邊肌肉強壯的人
在運動時就會發生左邊肌肉過度使用
而右邊肌肉無法提供同樣的平衡必須往四周尋找輔助
因此過度鍛鍊的肌肉群會因為過度使用而感到酸痛
而沒有鍛鍊的肌肉群也會因為肌力不足無法負擔而感到酸痛
爲此 她們幫我測試全身肌肉群的強度
她們發現我的穩定性肌肉群都沒有練到
這會影響到我的平衡 穩定性 及爆發力
所以她們幫我設計一套強化的菜單
說實在的 這兩個小女生可真是厲害
大復健師更曾是名投手陽建福的復健師
也因為澄清醫院的復健課程才讓阿福浴火重生
長久以來 雖然大家都認為我的劍道一直有在進步
當然這要歸功於老師跟劍友的指導 以及心態日漸成熟
但我始終覺得有部分使不上力
而且在運動後某些肌肉容易酸痛
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補強
但她們只有稍微測試一下就知道如何提升我的功力
說真的 很有效 最近道館的劍友都覺得我的腳力好像變的更快 體也較穩
所以現在我也跟我的學弟妹建議 如果想練好一項運動 一定要做重量訓練
否則不但不容易練的好 日後還容易這裡酸那裡痛
我的物理治療師們跟我說 人軀體被層層的肌肉包覆成筒狀
越是接近軀幹處就必須越強健
尤其是運動員 更應該如此
因此如果以健美的觀點來看 我那大力水手般的前臂比大臂粗根本是不及格的
唉
我從12年前就跟物理治療師結緣
我唯一革命情誼的同梯還是後來留美的治療師
但他始終強調 等你要中風時 再來找我吧
如果當時我能遇到這兩位貴人
今天我至少不會全身痠痛吧
因此 我稱文心復健為我的左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