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晚東京文京學院大學女子高校的校長永作誠一郎教士來武德殿指導
對他實在不熟
上Google發現他是對台灣劍道界很支持也很有心幫忙的日本劍道高段老師
跟陳信寰老師算是舊識
最近因感冒頭重重的 短短兩分鐘的團練稽古也沒啥感想
因趕著2100上班 所以團練結束後永作教士的教學指導也沒聽到
不過幾年前他送給許介白老師的高野茂義的稽古心得集倒是在劍道界廣為流傳
目前已知有兩種版本的中譯
高野茂義是誰
他是近代劍聖高野佐三郎的養子與傳人
若將高野佐三郎比喻成近代劍道界的孔子
那麼高野茂義應該也有資格被比喻成孟子
以下是轉錄至吳榮仁老師的中譯版本
至於鄭延文老師略帶禪味的版本請自行點選以下路徑
https://docs.google.com/Doc?docid=0AX55030O1ShTZDM4djJkMl80ajVmNnZiYzY&hl=en
稽古心得集
高野茂義先生手稿 吳榮仁 譯
- 1.初學者練習時,動作要大,時間要短地拼命練習。
- 2.姿勢、態度要端正。
- 3.劍道的姿勢尤其重要,姿勢若不好就不是劍道。
- 4.中段的構劍姿勢,右足尖不可向外。這樣的人任憑如何練習也是徒勞的。
- 5.左手的姆指要朝下地握住劍。
- 6.中段的構劍姿勢,左手要在肚臍的高度左右而稍為推向前。右手是輔佐手,所以只在打擊時的那一剎那用力後馬上放鬆,左手不論何時都不可放開。即使打擊面部,側刀時也不能押按敵方而應取中段的構劍姿勢表示殘心。若右手經常用力的話就沒辦作出好的打擊。
- 7.雖有一起立交劍,馬上往右側偏移的人,這樣最不好。即使只有足部的大姆指也好,向前送出的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劍尖變弱)
- 8.一旦送出前足,後足必定馬上跟進。後足一退,前足必須馬上跟進。這非常重要。
- 9.以近的間距相互打擊的練習是非常不好的。
- 10.儘可能,應由遠的間距來打擊。
- 11.初學者應練習打擊面部,手部。刺擊與打胴自然地就打得出來。
- 12.攻進取勝後再打擊。打而後勝是不好的。
- 13.踏進右足而打擊面部,此時的右足,應只是踏出而未著於地。
- 14.前足舉得太高而踏進的話,是不太好,應在地板上以滑足方式送出。
- 15.應在敵之劍尖移開我方時打擊。
- 16.除對方出劍的起端及後退的瞬間外,已無打擊之機會。(即便是輕輕的出小手也是有效的一擊)
- 17.如果精進到某一個程度,應研究足部的運足法。前足一踏出後足必須馬上跟進。
- 18.敵一漏出間隙,應將劍尖朝下攻敵之右拳,攻敵之恐慌無助同時擊出。
- 19.將劍尖朝下攻入時,腰一併下蹲是不好的。寧可說是既便是半步也好,以附着於上的心境踏出,於敵一後退,馬上出擊打面部。(由攻右拳而刺)
- 20.切返是為了要去除肩膀上不好的力量,肩部不可上聳而應放鬆地將兩手揮舉到頭上(揮舉到從兩腕間可見到敵之姿勢的程度)。從這裡如同可將敵之頭蓋骨辟開般打擊。從面金部的第三根左右的斜上處打下。不可將竹刀山水平方式迴旋打擊。劍尖下揮到靠近脊椎骨的程度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作法。又受方應如將對方的力道引出般,由上而下使其力道削弱般的心境承接打擊。不可有「反彈」力道的承接方式。因此,應儘可能引導對方前進。若須後退時,引導其返回也沒關係。因此讓其打擊到疲累為止,若疲累時,讓他打擊面部。這個最後的讓他打擊面部,應讓他由物打部(中結皮的前方)打得到的間距(一足一刀)打擊進來。這個時候,一口氣地打完也沒關係。這個最後的一支面擊是非常重要的。是在比賽中常會出現的一擊。
- 21.以不想打擊就會被打、被刺之想法來練習。
- 22.注意間距來練習,一定要以先之氣勢來打擊,若認為是機會,既便是沒打中或打擊不充分,也應打擊出去。這樣的練習非常重要。(落稽古)
- 23.儘可能抓住敵之起端做小動作的打擊。
- 24.想打之後再打擊,說不定已經太遲了。不想打時說不定已經被打進來了。若是這樣是不行的。
- 25.打擊時,以右手如押制般作出動作,將足、腹、腕十分一致地打擊。
- 26.體碰是要把敵之手腕往上推押般來碰撞。
- 27.等邊三角形的構劍,利用敵之前出進來時,打擊敵方。氣氛是不論何時,應以「先先之先」,從使遭受何種困惑,皆應努力穩住構劍姿勢反而是好的。敵即使打擊進來,也由於不充分而無效。
- 28.敵打進來時也沒關係,不要讓構劍架勢崩潰,若向前踏進一步的話,因為我方之劍尖,頂在敵之中心,所以既便被打到,氣氛上來說是沒被打到。被打到的氣氛是不會發生的。
- 29.打面後不要將劍上揮在頭上,一定要表示殘心。
- 30.若敵打進來,不要橫向掃開,應摺上來反擊。
- 31.退擊面打出後,不要將劍馬上上舉於頭上。
- 32.打擊小手,身體不要向左側彎曲,應直直地打擊。
- 33.右小手是物打部位,左小手是刀的中間部位,對於打來的面,應直直地往上舉而避開。不可橫掃接招後打擊。
- 34.邊後退,腹部沒用力的打擊小手是構不成有效打擊的。
- 35.敵刺擊進來時,不可後退應往前踏出。
- 36.縱使打擊左胴,也必須要表示殘心,注視著對手。
- 37.押制敵之劍尖,若是不動則馬上打擊。若被返押,則轉由裏來打擊。
- 38.敵打面進來時,要耐住到切到毛髮為止般,在敵的手部十分地直伸時,應回擊胴部。應擊小手也是相同步調。
- 39.從劍尖稍為交劍處打擊敵之面部時,應將敵之劍尖轉押,讓其劍尖從自己的中心線偏離,一邊不要將劍上舉而以小動作地擊出面部。
- 40.將敵之刀強力地從“裏”拂掃是不好的。應從“表”轉押,而劍尖不要偏離敵之中心線。
- 41.攻敵時,將我之刀由敵刀之下方迴旋纏住敵方之刀,進而打擊面部。敵向我之小手打進來時,應將手邊速地往前伸。(無效的小手打擊)
- 42.取上段架勢時,握而不緊,在打擊那剎那時才握緊。
- 43.敵上段,我中段時,小手受刀隱維護著,左小手如同用「鍔」來架撐住的心境,保持這種姿勢,往前送出一步的話,就不被對方打到。
- 44.由上段打擊進來時,若手往上舉的話,恐會被打中,所以應將右小手以劍尖隱藏保護著而不動。
- 45.取上段姿勢時,若往後退或被動應戰的話,是會失敗的。
- 46.相互上段,敵打來小手部位時,不可將上身後仰,手不可往後退,應以運足方式技開後馬上前進回擊。
- 47.即使已經非常疲累,仍不可用口呼吸,因為蓄積在腹部的力量會被呼出。一定要塞住口以鼻來呼吸。
- 48.不要只覺得自己很行,若有錯,也要讓對方覺得自己也還不錯,應以此種覺悟來練習。
- 49.「見」有看跟觀二種,看是以眼睛來見,觀是以心來見,看是小而多錯,觀(以心來見)是其動作大而能察覺敵之動靜於未發。這在現實社會的活動上來講,也是非常有效用的。實在是有著偉大的價值。觀看一致,於劍道上亦有著非常大的效用。竹刀開始使用時用較長的(四尺五寸)以後為了訓練「擔力」而改用較短的。山岡鐵舟先生等,原先也是使用四尺五寸,後來才漸漸使用較短的,到了最後,甚至還倡導無刀的理論。
以上
技前
攻(位攻)
耐得住
不鬆懈
好好地判斷
果決立斷
以捨身挺出之勢
打切
殘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