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會隨自身的領悟而隨時增修
藉以時時提醒自己
1.中段如同脊椎 需時時保持中正與自然 中段時左手及竹劍落於平行之雙足正中 雙腳距離約一至兩根手指寬 脊椎偏向任何一邊都會造成肌肉的不當使用 導致出劍歪斜而不自知
2.中段時除保持自身的中正外 劍尖(先)需時時以對方的喉嚨或左眼為目標 讓對方僅看到一個點 而不是一支竹劍 如此一來 對方無法根據竹劍來測定雙方的距離(間合) 而讓對方掌控攻擊的距離與節奏
3.不管是先攻的先之先 或是先擬定打擊部位後設陷阱誘敵出手後再攻的先先之先 或者單純的後之先反擊 中段皆須堅實的守住 但不可握劍太緊而造成肌肉緊繃 導致聳肩或右手出力
4.持中段時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後等三至二指輕握竹劍 半截小指包覆劍柄尾端 右手則密貼手柄 手感為左手握雞蛋 右手抓小鳥 僅可能的讓握竹劍的握法與木刀一致 也就是說用夾的方式來握劍
5.中段的攻擊距離分成一刀一足 劍先與中結皮間 中結皮前(最後攻擊距離) 一刀一足之距離適合大支面 此時胴易被攻擊 但小手的軌跡如同圓弧 無法掌控 故難以受到攻擊 其他兩距離之初端面皆容易被對方狙擊小手
6.不管是何種距離之打法 出劍時上半身皆須保持中段 直至對方之中段已崩壞方可出手 打小支面時猶須注意劍先一過對方竹劍之中結皮即需出劍
7.不管是先攻或反擊均須注意自己中段不可崩壞
8.面對速度快的出端面打者時 宜原地跺步攻擊 出劍時左手位置宜高以越過對方之竹劍
9.不管是攻擊對方的面 刺喉 小手 胴 發動攻擊時均以對方的竹劍做為攻擊的準星 也就是說在上半身跟竹劍都保持中段的同時 讓自己的竹劍僅貼著對方的竹劍瞄準喉嚨前進
10.打擊之距離由長至短依序為大支面 小支面 胴 小手 刺喉 因此攻擊前須以雙方竹劍中結皮的位置做為良測距離的依據 直至適合之距離方可出手 不管是任何一種攻擊 打擊時右腳步幅宜小 不宜超過30公分
11.不管是任何一種攻擊皆須等對方露出身體上(對方先出手造成自身中段的崩壞 或是其中段姿勢異常)或氣勢上(可能膽怯)的破綻時方可出手 而出手的時機判斷即以中段逼入時對方的反應為基準
12.出劍時劍先宜略為放低 除藉以嚇阻對方外(類似刺擊)並可藉用左手反彈之力將竹劍從對方的丹田 喉嚨 面金中隔鐵一路向上 直至竹劍之劍先過對方之面團布上方即將右腳採下 藉此將左手帶下
13.不管是攻擊 擦擊 反擊 皆須以自己的劍先來控制對方的鎬(劍隔) 移動的距離須適中 以能盡情抒展自己的竹劍並躲開對方攻擊後的撞擊為原則
14.打擊時肌肉宜放鬆 心態嚴謹 但心情放鬆 任何出劍方式均不可違背劍理
15.不管是任何一種攻擊 打擊到位後均需做殘心 也就是說打擊後身體不至於立即撞上對方 讓攻擊能充分的完成 因此攻擊時腳步宜小 打擊後須立即回復中段 以竹劍先端對準對方喉嚨 不可鬆懈
16.攻擊瞬間左腳不可墊步 相關準備措施均須在間合時即完成 打擊時右腳身體(丹田)而出 不可猶豫
17.攻擊跟反擊方式宜靈活交互運用 雙方對峙時除保持中段的自然體外 亦須以左手腕輕輕擺動竹劍 以防止肌肉僵硬
18.對方攻擊前必定會先停止移動 抓此瞬間出劍即為先之先
19.竹劍之停頓點即為攻擊發起點 中間不可有其他停頓點(死點) 額外之停頓點除會破壞攻擊的協調性外 亦是對方攻擊的最佳時機
20.雙方對峙時要緊盯對方的眼睛 眼角餘光則監控對方的左手 故縮下巴使頭部與脊椎85度角是最佳之姿勢 亦是最放鬆之自然體姿勢
21.中段時左手須牢牢夾緊胳肢窩 雙手與身體呈現本壘版(五角形)之構造 右肩不可傾斜或低下
22.出劍時身體不是由左腳推或者右腳往前踏去帶動劍 而是在中段姿勢時將丹田(下腹)往前推 直到身體要失去重心時 右腳自然會往前踏 重點是步幅宜小 最好是原地踏步(儘管如此在慣性作用下 右腳還是約有15公分的移動) 重點是左腳越有力 丹田(身體)往前移動的距離會越長 維持中段的距離也就越長 如此一來更可看清對方的破綻 並可重新擬定打擊對策
23.單手刺擊時右手為中段輔助 因此右手自始至終保持原位 雙手刺擊時 丹田先出 保持中段 身體失去平衡而右腳必須踏出瞬間以左手出劍
24.出端面時左拳儘量往前伸 右拳需先撞擊對方面金中隔鐵方為正確
25.打胴時身體保持中段 竹劍沿著對方的竹劍往放平舉(左手位置與中段時相同) 一但劍先越過對方竹劍時 丹田往右前方移動 左手隨即跟著丹田往右下拉(左手位置與丹田同時移動) 亦可往右移動後 丹田下沉後左手隨丹田砍下(此種打法刀略呈水平) 打胴時身體需直立 不可前後傾倒 或者左右傾斜 目光應盯準對方眼睛及胴
26.表裏的擦擊面跟小手均需以中段面對對方接著竹劍先端迅速敲擊對方竹劍之重心(鎬或稱刀格 劍鍔) 隨即左右開 須注意對方從己方之裏表開始攻擊之擦擊法不同 小手攻擊部位在表固擦擊小手後將對方竹劍擦向自己右方 而後攻擊面或小手 擦擊僅適用對方以小支面或小手攻擊
27.胴的有效打擊時機與小手同 若對方之中段無崩壞 則無從攻入 打到亦不算 因此打擊為不合劍理之無理打擊 逆胴的合理打擊時機為對方採上段或者上舉中段 或者烏龜式防衛法(竹劍高舉後倒向右邊防衛右胴)
28.正逆胴之打擊標準練習法即為袈裟斬 重點在於中段不可崩壞 以及左右開腳步步輻需適中 得分與否的重點在於打擊後之抽劍及保持殘心 儘量避免右手單手抽劍 打擊後劍先不可倒下(像打棒球一樣)
29.小手的先攻方式分成三種 一是直攻(重點在敲擊對方之鎬) 二是雙腳略為左移後再行狙擊 第三種則是對方右小手往上舉時(通常是要攻擊的瞬間 或是中段已崩壞) 重點是直攻者必須在雙方劍先剛接觸時即出手攻擊 攻擊時右足以好似要踩到對方右足的意念往前踏 而不是跳入
30.除刺擊外 任何打擊均需要有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