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業務上的需要我常需考據古墓上所刻官銜及其意義
目前台灣勘輿界所稱的古墓大都為清朝中業或後期之皇清古墓
對於各項功名(官銜)之意義
煩請自行以維基百科搜尋
今天我發文的動機是水果報上一則沒營養的新聞
原來是中大大學的體育室主任不滿學生穿拖鞋到校
因此在校內活動中心貼了篇公告
公告內容大概如下
中大不歡迎拖鞋文化,即使是很漂亮、很Fashion的那種,拖鞋適合在居家、度假或休閒時使用,但絕不適合在公眾場合中出現。大學生在明代叫『國子監生、進士及第』,未來則是管一個縣的縣太爺,如此崇高,何以自輕?別學某些學長,我們承認沒教好他們
這位自稱是姚大的體育室主任看來口氣不小
體育室管的是五育中的體育
竟然撈過界管到學務處館的德育
也未免管太多了吧
事實上中央大學的前身正是南京國子監
中央大學中文系學術地位不差
中央的教授對於國子監與科舉制度應該會比其他大學有更深入的認知才對
古代國子監內設有太學
太學生分為貢生(院試成績特佳者)與監生(未通過考試者但有特權者)
貢生跟監生都具有考鄉試的資格(考過者為舉人 百姓稱其為老爺)
舉人方有參加會試的資格(通過會試者稱貢士)
貢士可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
殿試為通通有獎 目的是由皇帝老子定出名次
通過殿試者稱三甲及第(一甲進士 二甲進士出身 三甲同進士出身)
明清的慣例殿試一甲授翰林院修撰及編修
其他進士要經過考核(稱朝考)
成績較好及年齡較輕者獲得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進修
間中亦有派為知縣、知府等職
進士榜下即用為知縣
被稱為「老虎班」
指其行事往往雷厲風行。
全站熱搜